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4.1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

2015-07-24 xredued04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的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妨碍有意注意的活动;单调刺激的作用是指有意注意的活动如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会引起主体的疲劳和精神松懈,也会产生分心。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但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主体的精神状态
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个道理。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有联系的活动才便于注意分配。这是因为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经过训练就可以掌握这种反应模式,同时兼顾几种活动。例如,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讨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3)明确的信号提示
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对注意转移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之多。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