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xredued04
②机械识记
识记的材料无意义,或虽有意义但我们不理解,主要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做机械识记。例如,我们对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外语单词这些材料的识记,都属于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虽是低级的识记方式,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生活中,总有些材料是无意义或意义较少的,还有一些材料本身虽有意义,但学习者一时还难以理解,这就不得不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两种基本的识记方法,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意义识记是以机械识记为前提,机械识记是以意义识记为引导。有些无意义材料可以意义化后再进行记忆。例如,富士山的高度为12365英尺,等于一年的月份数和天数写在一起,这样便容易识记了。
2.保持和遗忘
(1)保持
保持不仅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从信息论的观点看,保持是信息的编码、存储的过程。
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的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2)遗忘
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也就是说,刚识记完后遗忘得快,一段时间后逐渐缓慢,当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记忆是否能得到恢复,受遗忘性质的影响。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或回忆,如提笔忘字。永久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而造成了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复识记或复习,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
3.再认和再现
再认和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从信息加工观点看,它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再认、再现直接反映出记忆的效果。
(1)再认
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这种现象叫再认。例如,我们能一眼认出久别重逢的挚友。
再认受识记保持的巩固程度的影响,也受当前客观对象与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的影响。识记、保持愈巩固,再认愈容易;相似性程度愈高,再认愈容易。
(2)再现
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这种现象叫做再现,也叫回忆。例如,阔别多年的亲人,只要有人提及他们,我们就会想到他们的音容笑貌。
根据再现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将再现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再现,叫无意再现,如“睹物思人”;有一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自觉发生的重现,叫有意重现,如“冥思苦想”。根据再现是否需要中介性联想,又可将有意再现分为直接再现和间接再现。直接再现是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过去的经验,如一位数问的加减乘除的结果在脑中的再现,就属于直接再现;间接再现是指通过中介性联想方能唤起过去的经验,例如“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就是间接再现。
一般而言,再认比再现容易。能再现的必能再认,可以再认的却未必能再现。平时考试中,选择题和单纯填空题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单纯填空题的难度明显高于选择题。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
(1)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
充分理解材料是发展意义识记的必要条件。对于有关材料要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写提纲、列表格和图示来识记。对于相关的材料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寻找出异同点来识记,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类,然后分别采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和重点记忆法进行识记。这样可以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2)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组织复习应注意:第一,要及时复习。对刚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相应减少。第二,复习要注意科学性。在复习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第三,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可以避免枯燥、单调,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掌握知识得更透彻、更牢固、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