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15-08-29 xredued04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练习题|每日一练|命中试题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5)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 时间:2015-01-15 14:03:20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

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阶段1:(出生到18个月)信任对怀疑;

阶段2:(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愧;

阶段3:(3岁到6岁)主动对内疚;

阶段4:(6岁到12岁)勤奋对自卑;

阶段5:(12岁到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

阶段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总体来看,埃里克森将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其个性的整体发展,他强调自我与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从研究的广度上,他将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是最早研究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格发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1)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是个3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因而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2)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的种类和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