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2.A【解析】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
3.C【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颁布施行。
4.A【解析】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A【解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
6.B【解析】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减少分科教育的缺陷,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7.B【解析】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8.B【解析】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9.B【解释】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10.B【解析】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1.A【解析】教学的目标是由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组成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科技发达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12.C【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正是为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3.C【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求要注重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活化、社会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14.D【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理念可以概括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15.C【解析】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6.B【解析】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应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17.B【解析】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8.A【解析】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19.C【解析】新课改对教材管理有三方面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材质量;严格审定制度。
20.A【解析】新课改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21.A【解析】世界课程改革是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国际理解教育”体现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多元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