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xredued04
21.(2013年真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2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按照感知运算一前运算一具体运算一形式运算的顺序发展的,这体现了( )。
A.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C.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D.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23.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24.在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5.(2013年真题)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6.人的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必须遵循( )。
A.顺序性规律
B.阶段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互补性规律
27.有的学生虽然眼患残疾,但是他们的听觉明显高于周围的同学。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8.“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阶段性规律
C.个别差异性规律
D.互补性规律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D.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
30.以下属于内发论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苟子
D.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