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专家预测卷及答案(四)

2015-09-01 xredued04


24.错误。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预先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25.错误。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使人们能够对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做出较快的解 答,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另一方面,囿于狭小范围内的这种固定性和恒常性往往又会使人们的思路陷于僵局,难以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考虑问题,不利于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定势并不是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7.【答案要点】

(1)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了一个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产生以点概面的偏 见,就叫做晕轮效应。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往往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做出总体判断的结果,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

28.【答案要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