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xredued04
材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
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
(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