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xredued04
(5)指导小学生学会记忆。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积极地进行有意识记。要正确使用记忆方法,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要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地进行复习。
(6)指导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参考答案】
(1)专业学习。主要目标是掌握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初步形成教师专业情意;
(2)专家引领。既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3)同伴互助。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助合作。互助形式有:帮扶式、谈话式、研讨式、理论学习式等;
(4)个人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反思内容包括: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等。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参考答案】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三、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评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
【参考答案】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 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 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 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 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