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生指导(八)

2015-09-03 xredued04


3.【答题要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答题要点】(1)根据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人们在识记材料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5.【答题要点】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不必要的、陈旧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

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6.【答题要点】概念: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7.【答题要点】我国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答题要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9.【答题要点】(1)概念: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基本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10.【答题要点】(1)概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