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生指导(八)

2015-09-03 xredued04


11.【答题要点】概念: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2.【答题要点】(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4)生成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

(5)有效的监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指学生应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6)自我效能感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13.【答题要点】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 是:(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 题学习。

14.【答题要点】为了更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成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

(1)智慧技能。智慧技能的学习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核心部分。

(3)言语信息。言语信息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即通过身体动作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的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态度的学习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15.【答题要点】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