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7
xredued04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小学时,我非常喜欢问问题,然而我每次提问,都被老师否定了。有一次,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 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 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 带着嘲笑的口吻问:“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 学以后,我很少提问……
问题:(1)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7分)
(2)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7分)
31.材料
某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拆阅学生的信件,有一次发现学生乐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欢欢收”的信件,王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乐乐写给欢欢的求爱信, 王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乐乐提出了批评。次日乐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出走。乐乐家长找到王老师理论并要求将乐乐找回,王老师 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乐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请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王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7分)
(2)王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太湖的形成演变,一些学者认为:太湖形成是在全新世最高海面时,太湖平原受到了广泛的海侵,形成了一个大的海湾,以后由于长江口南岸和钱塘江北岸两大沙嘴不断增长,使这一海湾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太湖及其周围的湖群就是由海湾——泻湖演变而来。
近几年来,我们对太湖湖底地形进行了大规模测量,对太湖的形成演变有了新的认识。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湖中既没有深槽也没有大规模浅滩,基本是 一个平坦的湖底平原。湖底基本上为坚硬的黄土物质。据测,这层黄土形成于距今1.1万~2万年间。黄土层表面除少量薄层淤泥外,湖水直接侵没在黄土层之 上。
从以上湖底地形和沉积特征看,太湖的前身并不是海湾和泻湖,而是一个覆盖着黄土的冲积平原环境。在这黄土平原之上,曾陆续发现大量的古脊椎动物骨骼和古文 化遗址。经考察发现,在太湖一带的许多湖泊的湖底,广泛分布着距今2500~5800年间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址。又,北宋《吴县水利书》称:“锷城西宁八年 (公元1475年),遏大旱,窃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水湖乡千数里,而其地皆昔日邱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之,昔为农田,今日太湖也。”这说明 在公元1475年干旱时,太湖曾干涸,湖底出现了古街道、古墓地。以上史实表明太湖及太湖平原众多湖泊的形成都是在近期人类历史时期。
太湖平原这些湖泊相继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影响,洪水泛滥,涝水内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