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2015-09-07 xredued04


根据这里的孢粉分析及历史资料记载,约1万年以来,太湖平原至少经历了四次相对的温暖湿润时期。第一次距今6千年前后。第二次距今2900~4000年, 推测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1.5~2℃左右,当时海平面约比现在高,太湖平原上出现了许多湖泊沼泽。现在所发掘的大部分泥炭即形成于这一时期,这些泥炭层均 直接覆盖在黄土之上。第三次大约是距今2千年,当时的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雨量增大,平原河流泛滥频繁。大规模地治理洪水,整治河流,疏 通震泽“三江”,就在这一时期。太湖就大约形成和出现在这一时期,湖底多次发现的战国青铜剑及古井等,均表明了湖泊形成的历史。第四次是唐宋时期,据史料 推测,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1~1.5℃左右。《宋史•五行志》记载,苏州郡在这一时期就发生大小水灾16次之多,不少洼地积水成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海水 上涨,海潮倒灌,人类围垦,河道淤塞,宣泄不畅。如太湖出口之一的吴淞江,北宋时宽14公里,海潮可倒灌到苏州城,以后因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垦,逐步束窄到 2.5公里、1.5公里,现在已不到0.5公里,一些地方仅四五十米,排泄遏阻,水涝内渍,致使许多洼地相继集成湖泊。据载,东汉时期太湖面积约 1580~1580平方公里,宋时已达2千平方公里,解放前为2500多平方公里,以后虽不断被围垦,现在仍有2428平方公里。总之,长期以来,人们虽 没有放弃治理洪水、疏通河道的努力,但由于海潮倒灌,不断围湖造田,使河道排泄受阻,洪涝面积增加,扩大了湖泊,导致今天的太湖形势。

问题:(1)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泻湖”这一概念进行解释。(6分)

(2)文中所说的“新的认识”,包含哪几点?(8分)三、写作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教师只有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切地把快乐带给孩子,才能有效地影响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题目: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1000字以上。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于对全体学生施以慈爱之心,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对全体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2.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A【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无故”,从法学角度看,是目的解释的体现。目的解释又称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逻辑上进行的解释,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

4.D【解析】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个性和社会性,但是这些都必须在社会里应用才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稳定的人格。

5.C【解析】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应该联合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家长。教师和家长应该一起做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家长,树立家长威信。

专家点拨作为教师,要正确掌握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教师与领导间的关系的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