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2015-09-07 xredued04


6.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A【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 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在教育领域中,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 身的高贵品质来影响学生。

8.D【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9.C【解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学生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0.A【解析】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题干中的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因此可以向主管的行政机关,即县教育局提出申诉。

11.A【解析】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12.D【解析】D项中对莫泊桑和契诃夫的表述都有误,两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创作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但并非仅创作短篇小说,契诃夫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等,莫泊桑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要注意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等。

13.C【解析】《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的编纂体例都是纪传体;《国语》《战国策》的编纂体例是国别体;《资治通鉴》《春秋》的编纂体例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14.A【解析】“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国,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15.B【解析】A项应为唐末,C项应为秦末,D项应为战国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