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xredued04
(2)游戏中个别幼儿对合作同伴的主导性较强。
在任何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与组员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协调意见想法的作用,将组员的意见协调统一成为该组的一 致意见,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不能直接作为幼儿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但在案例中,组长姚诸悦的言行都透露着他对这个小组成员的“高控制”,忽视了与成员 间的商量。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关注合作成员的组合,教师可在幼儿自主结对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时需符合的原则有:
避免小组成员能力差异悬殊。如果在同一个小组一个孩子能力很强,其余孩子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下,那么能力弱的孩子容易被能力强的孩子“领导”。
调整征求孩子的意见。教师在进行调整是需要得到幼儿的同意,以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组长的人选应尽量引导孩子们选择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而不是建构水平高的幼儿。因为,组长的作用在于与组员间的协调,属于同伴交往范畴。如果选择建构水平高的孩子也容易产生一言堂的现象。
②让孩子们先学会商量的语言,再用语言影响行为。
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语言先行的,说什么样的话接下来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评环节中跟孩子们一起想想在商量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好听的话。引导幼儿不用命令式的语气,多用征求他人意见的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