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中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章节习题:逻辑思维能力

2015-10-13 xredued04


41.B【解析】“不可能”=“必然不”,“所有不都”=“有的不是”,“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都是准确无误的”=“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42.B【解析】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推理。根据模态词的转换,“可能”=“不必然不”,因此题干中的“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可能是难以预料的”等值于“所有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不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接着可推出“有的公共政策的后续效应不必然不是难以预料的”。
43.B【解析】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推理,“根据不可能”=“必然不”,题干“不可能所有的考生都不能通过考试”=“必然有的考生能够通过考试”。
44.D【解析】考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题干指出“小李增加日进餐次数却没有减少每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则小李所摄入的食物总量增加了,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无法判断小李的体重变化的趋势。
45.C【解析】本题是一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根据“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的性质,可以推断出“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
46.A【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连长的话可以表示为:如果P,那么q。三个选项可表示为:①p且非q;②非P且q;③非P且非q。其中,①为连长的话的矛盾命题,如果为真,连长的话必不成立;而②与③都与连长的话不矛盾。
47.C【解析】考查负命题。校长说他不同意,表明校长所赞成的为副校长所说命题的负命题。“至多有一人”有两种情况:(1)两人都没被选上;(2)两人中有一人被选上。所以其负命题是“两人都被选上”,即“王老师和邱老师都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48.D【解析】考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联盟没有名存实亡,则巴西和智利都没有抵制联盟,从而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49.A【解析】由(2)宗主任必须去,(4)如果宗主任去,那么周老师也应该去,可推出周老师去。再根据(3)可推出钱老师去。再根据(1)可推出孙老师也去。
50.C【解析】从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确定的结论。
51.D【解析】题干的错误在于“主张信仰”这个小项在结论中不当周延,其推理方式是:S不是P,P是Q,所以Q不是S。D项的推理方式是:S不是P,P是Q,所以Q不是S。
小项“说汉语”在结论中不当周延,与题干错误相同。且D项的推理从常识来看明显错误,进而可以说明题干推理不成立。
52.A【解析】考查三段论推理,前提是“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结论是“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要使该推理成立,还需要一个前提,根据三段论推理定义,缺少项应
由“被人信任”和“正直的人”组成,将A项代入,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
53.D【解析】考查三段论推理。由“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和“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可知,有围棋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D不可能为真。
54.B 【解析】三段论推理。题干的论证方式是:所有P都是Q,有些Q是R,A是非R,所以A是非P。A、C、D论证方式都是:所有P都是Q,有些Q是R,A是非 R,所以A是非P。与题干论证方式相同。B项的论证方式是:所有P都是Q,有些Q是R,A是非Q,所以A是非R。B项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55.C 【解析】题干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推理形式是:S不是P,P是Q,所以Q不是S。A项的推理形式是:S是P,Q是P,所以Q是S,与题干推理不同;B 项的推理形式是:S是P,P是Q,所以Q是S,与题干推理方式不同;C项的推理形式是:S不是P,P是Q,所以Q不是S,与题干相同;D项的推理形式 是:S是P,P是Q,所以Q可能是S,也与题于推理形式不同。根据题干含有否定也可选出正确答案是C,B项中的“不及格”“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都是一 个整体,不代表否定。
56.C【解析】本题是真假推理题。“只有一个盒子放了糖果,并且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是真话”,意思是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 话为真,其他为假。从四句话中可以看出黄盒子与蓝盒子的话是矛盾的,所以它们中有一个说的为真,绿盒子和红盒子的话必为假,即糖果一定不在红、黄、绿盒子 里,只能是蓝盒子。
57.A【解析】题干中小红和小明的话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句是真的。既然老师说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则小刚的话就是假的,由此可知小明的答案没有错,是对的,于是又可以知道小明的话是假的,而小红的话是真的。
58.C 【解析】“找工作”与“不找工作”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张某既否定了“找工作”是好的,也否定了“不找工作”是好的;这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即在同一思 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必须肯定其中之一。张某的话犯了“矛盾两不可”的错误,对两个矛盾命题同时否定。
59.A【解析】本题的错误是将《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部著作替换成了鲁迅的全部著作,一部著作与全部著作是两个概念,由此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60.A 【解析】四个人的四句话实际上分别是“小马没来”,“小马来了”,“丹丹来了”,“如果丹丹来了,则小珍没来”。其中,“小马没来”和“小马来了”是互相 矛盾的,这两句话中必然有一句真话,一句假话,既然四句话中只有一句假话,假话就一定是这两句中的一句,那么,“丹丹来了”和“如果丹丹来了,则小珍没 来”都是真话,因此,可以推出“小珍没来”。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据题意,甲厂导演要么姓孙,要么姓白。而甲厂导演说话后,一个姓孙的导演接了话,可推知甲厂导演不姓孙而姓白。据题意,乙厂导演要么姓黄要么姓白,已知甲厂导演姓白,可推知乙导演不姓白而姓黄。可推知丙厂导演姓孙。结论:甲厂导演姓白,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孙。
2.【参考答案】
公 安人员调查现场时得知,被害人的两个儿子都有犯罪嫌疑,同时在讯问过程中发现小儿子说谎:老式钟盘的“4”和“8”处各有一个孔,供上发条用。若指针压在 “4”和“8”处,不拨动指针就无法上发条。而小儿子说他给钟上了发条而没拨动指针的时间正是8点20分,可推知小儿子在说谎。在认定“小儿子可能是罪 犯”的过程中,运用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你不是罪犯,那么你应该说实话。小儿子没有说实话,所以,小儿子可能是罪犯。”
3.【参考答案】
丙说得对,甲和乙说得不对。甲和乙均把无籽西瓜的“种子”和“籽”两个不同概念混淆了,所以都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此外,乙还同时肯定了两个不能同真的命题,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4.【参考答案】
A 和C、B和F的供词是等值命题,A、C与E的供词是矛盾命题,B、F与D的供词也是矛盾命题,根据矛盾命题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的性质,他们六人中至少有二 人说真话,根据已知条件只有三人说真话,其中包括H,可推知两组矛盾供词中只能有二人说真话。可推知另两个说真话的人是E和D,即:“C不是主犯”和“D 不是主犯”为真。据说真话的H的供词:“D和A之中有主犯”和“D不是主犯”,可推知“A是主犯”;据说假话的G的供词:“我和C都不是主犯”(“G和C 中有主犯”为真)和“C不是主犯”,可推知“G是主犯”。结论:D、E和H说真话,A和G是主犯。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