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章节习题:班级与班级管理

2015-10-16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2.B【解析】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3.A【解析】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C【解析】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l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清政府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立了班级组织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5.D【解析】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能够为班级成员的发展提供机会。
6.A【解析】班集体与班级具有不同的意义。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7.D【解析】班集体的集体教育对个体的价值观有规范作用,所以集体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突出价值。
8.A【解析】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它为确定小组目标、个人目标提供了依据。
9.B【解析】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10.D【解析】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相认,同学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状态,对班主任的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主要任务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1.C【解析】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形核阶段即形成核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班级学生开始相互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
12.C【解析】在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13.D【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拥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A【解析】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纪律。
15.A【解析】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16.A【解析】班级建设之初,在明确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之上,还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集体成员一致认同的、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所以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立规章制度。
17.B【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18.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
1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0.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
21.A【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22.A【解析】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是指班级有助于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成员。
23.D【解析IA、B、C三项都是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D项是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4.B【解析】班级管理计划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
25.C【解析】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6.A【解析】目标能起到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建设的目标。
27.B【解析】非常规目标是指针对班级发展现状,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目标,为班级的发展确立的管理目标,它能弥补常规目标的不足。
28.C【解析】班级管理目标的内容是指构成班级管理目标的有机部分,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必须包括目标方针、目标项目和目标值三部分。
29.A【解析】目标方针是班级管理贯穿始终的中心和主题。目标方针是对班级管理目标的高度概括,它的科学性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得失与成败。
30.C【解析】针对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目标应符合班级管理对象的实际,体现该原则的班级管理目标应能够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实际发展可能性。
31。A【解析】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故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32.C【解析】班级活动管理是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班级的教育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33.A【解析】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34.A【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35.B【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6.A【解析】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7.A【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38.D【解析】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39.B【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40.A【解析】尊重学生原则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一切要从学生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开展管理,以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向。
41.C【解析】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班级群体和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以主人翁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
42.D【解析】适度性原则是指把握班级管理的度,班级管理不能太放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43.A【解析】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
44.B【解析】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教育情境是指对学生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
45.B【解析】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46.A【解析】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
47.A【解析】小学班级环境管理包括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48.D【解析】班级规范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秩序管理、作息制度考勤、课堂秩序管理、自习管理、考试管理和偶发事件管理。教室环境布置是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49.C【解析】偶发事件也叫突发事件,是班级中突然发生的、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它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多样性等特点。
50.D【解析】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这体现了冷处理原则。
51.B【解析】班级物质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教室环境布置和教室座位的编排。
52.D【解析】生活指导的内容包括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安全与法规指导、健康指导。
53.B【解析】A、C、D三项是小学生品德指导的任务,B项是小学生学习指导的任务。
54.B【解析】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统一的整体,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个体组合构成了集体。对集体的统一要求,就是对集体中每一个个体的要求。
55.C【解析】教师常采用的奖励方式主要有赞许、表扬、奖赏、代币管制法等。检讨是惩罚的形式。
56.A【解析】批评和处分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惩罚方式。
57.B【解析】在班级管理中,操行评定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是小学的培养目标。
58.D【解析】学生群体自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样也是班级管理的资源。
59.C【解析】吉布认为,班级氛围可分为两种:“支持性氛围”立足于信赖与支持关系;“防卫性氛围”立足于不信任与供给关系。
60.D【解析】班级管理的心理资源主要有班级氛围、师生关系、班级舆论。
61.D【解析】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62.A【解析】班级目标有利于班级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具有共同的班级目标。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