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xredued04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2.【参考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实行有效的民主型管理。
3.【参考答案】
(1)社会化功能: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2)个性化功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形成和发展学生各具特色的能力;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3)选择功能:在当前多元价值的条件下,为学生在多重社会角色和不同的职业结构中,选择较为合适的社会角色和职业。
(4)保护功能:班级注意加强营养保健,增加户外活动,创设学习、文体、休息等方面合理调度配置的环境,指导学生心理自我保健,提倡讲究个人卫生和仪表,从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5)调整功能: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可以调整学生的行为,学生也以特定的方式在行为上、思想上作用于教师,使教师的行为或认识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也对教师的行为具有调整的作用。
4.【参考答案】
(1)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
(2)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日常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每一天所开展的具体管理活动。这些日常管理活动包括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安全与法规的指导和健康与卫生的指导,还包括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等。
(3)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管理是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主要是指班主任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以及社会教育力量。
5.【参考答案】
(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6.【参考答案】
(1)尊重学生原则:在班级管理中一切要从学生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开展管理,以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向。
(2)方向性原则: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3)民主性原则: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4)主体性原则:承认、重视并坚持学生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5)集体性原则:以班主任的意志为主导,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并且使学生个体成为集体意志的体现者,以集体带动个人,使整个群体团结一致、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教育原则。
(6)实效性原则:班级管理的开展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班级中的各种问题,通过采取各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切实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效率性原则:班级管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地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从而取得最佳的班级管理效率。
(8)规范性原则:班级管理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开展,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理有据地开展。
(9)适度性原则:把握班级管理的度,班级管理不能太放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7.【参考答案】
(1)问题:
①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解决策略:
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8.【参考答案】
(1)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班主任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
(2)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有效性原则。教师处理偶发事件时一定要考虑所用方法和措施的效果,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4)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
(5)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对于有些偶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9.【参考答案】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