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2.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
扰、阻碍。
3.D【解析】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后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能够影响前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
4.B【解析】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其中,近迁移是指将所学得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
5.A【解析】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6.B【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促进初等数学的学习,是典型的正迁移,又因从高等数学到初等数学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所以又是属于逆向的。
7.B【解析】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8.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具体迁移也叫特殊迁移,是特殊知识技能的迁移。
9.A【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0.C【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
11.A【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12.A【解析】桑戴克和伍德沃斯等人提出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13.D【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发的,桑戴克等人用大量实验证明,迁移是非常具体、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这些都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
14.B【解析】概括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他在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15.C【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认为先前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两种学习中。
16.A【解析】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
17.B【解析】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18.D【解析】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问关系的理解,注重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19.C【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关于程序性知识或认知技能的迁移理论,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20.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智力和能力、认知结构、心理准备状态;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21.A【解析】学习定式是先前学习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既可以带来正迁移,也可以带来负迁移。
22.B【解析】学习者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