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章节习题:班级管理

2015-10-20 xredued04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后来,这一教学模式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此后,班级组织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中开始逐步推广。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自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后,全国普遍采用此教学形式。
2.【参考答案】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参考答案】
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
(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参考答案】
(I)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5.【参考答案】
(1)组建阶段。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
(2)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
6.【参考答案】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参考答案】
(1)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2)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条件。
(4)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8.【参考答案】
(1)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和活动。
(4)加强班集体建设,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9.【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10.【参考答案】
(1)学生自评。
(2)小组评议。
(3)班主任评价。
(4)信息反馈。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