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2016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热门考点:5.4写作能力

2016-03-14 xredued04


(二)记叙文写作规范

1.开头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小巧、亮丽、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尤其是考场作文,倘 若能别开生面地开头,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就能调动老师的评阅积极性,往往也会因这个好开端使作文上升一个档次。记叙文开头方法有多种,易于操作及掌 握的方法有直入主题式、设置悬念式、描写抒情式等。

(1)直入主题式。即文章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单刀直入,是作文开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魏巍的《我的 老师》是这样开头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直接叙述最难忘的老师是蔡 老师。如朱自清的《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 厚、真挚的爱。

(2)设置悬念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关子。“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揭开谜底,引人 人胜。比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著名的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合唱训练班学生中间,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 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等课目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和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 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本文的开头用一个故事设置悬念,引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用故事、案例、问题等设置悬念,进行开头写作。

(3)描写抒情式。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这类开头多运用于讴歌、缅怀类主题的文章,好处是因情深意 浓、感情真挚,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如文章《心思系着两个故事》的开头:“近来,心头常莫名其妙地懊恼。恨不得离开爸爸妈妈,甩开同学,一个人跑到荒 野外,光着足,躺在草地上,闻泥土的气息,看天边挂起第一颗星星,什么也不想,抒出积于心中的闷气、浊气,把城市气一股脑儿吐个干干净净。或者,一任想象 驰骋,让梦回故乡,与高山流水为伴,与鸟儿们为伍。”此开头文笔委婉生动,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挖掘生活经历、利用文学诗句 作为开头,既能体现文采又具有感染力。

2.主体部分

记叙文的结构布局可以按照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对比映照式、穿插回放式排列。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话题)一作文主体(时间顺序叙述人或事物)一结尾(抒情、议论)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主体、不同场景的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话题)一作文主体一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②

【示例】

我梦中的小屋(节选)

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

【点评】上面三段文字在写“我梦中的小屋”时就采用了“空间转移式”的结构:分别写了“山上…‘屋前”及“远处”的优美景色,大大拓展了“我梦中的小屋”的内涵,而观察思路由上(山上)而下(山下)、由近(屋前)而远(远处),又确实使文章脉络异常分明起来。

(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话题)一作文主体一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提出话题,引出材料①)一发展(引出材料②)一结尾(抒情、议论)

3.结尾

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 爱不释手。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词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记叙 文的结尾,应该简洁明了,有感染力,讲究语结而意不结,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可操作性较强的记叙文结尾方法有画龙点睛法、首尾呼应法、抒情议论法 等。

(1)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枣核》的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产生一种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是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沽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鲁迅的《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议论文写作规范

1.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应该表达三层含义:表达、说明、阐释中心论点的本意义、重要性;阐释、说明中心论点的作用;表明作者的态度。只有在开头表明了中心论点的 重要性,论证的必要性,自己对中心论点的态度,才能真正把议论文开头的内容要求把握准确。根据议论文写作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议论文开头方法有设问式、排 比式、引言式等。

(1)设问式

在提出观点之前,先设置一个反面观点,通过对其简要批驳,顺其自然地得出文章中心,或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疑问,在文章写作中慢慢回答开头的疑问。如《宽 以待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喋喋不休的数落? 其实面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宽容让教育更有温情,宽容给孩子带来心底的温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答案,给出论点。其特点是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作用是能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的兴趣继续读下去。

(2)排比式

借助一系列与观点一致的语句、事例构成排比,进而水到渠成的开头。如此,开篇即可让读者感到一股迎面而来的不可遏止的气势。如《宽以待生》:“宽容, 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点亮征程;宽容,犹如严冬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人心;宽容,犹如迷途中的一只手,指引方向……教育正是有了宽容才变的更加贴心和有 效。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爱,用宽容的心去教育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字数结构相等的语句,或三个及以上的事例进行排列,使文章开头既文 采斐然又观点突出,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使读者津津有味的阅读下去。

(3)引言式

在阐述观点之前,先采用一句与中心观点一致的哲理警句、名人名言作为引子。如此,文章中心观点的得出就会有理有据、恰到好处。如《责任》,“自古以 来,多少仁义之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职责,为天下之危而忧,乃至洒热血以扶大厦。岳飞,从小把‘精忠报国’四字刻在背上,以用来时刻警醒自己;文 天祥,面对敌国的侮辱和虐待誓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辉;杨靖宇,不屈服于日寇的淫威,死时肚里只有棉絮和草根。作为新时期 的社会公民,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份内的职责应牢记心间,并身体力行之。”同样是“责任”这一主题,通过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章亮点,体现作者的理 论功底、文学素养。

2.主体部分

议论文的结构以形式分类,一般是“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以内容分类,一般是以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环节组成。逻辑关系上,常用的有递进式、并列式。

(I)结构布局

①递进式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②并列式

并列结构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分解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