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综合素质题库> 中学综合素质

2016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热门考点:5.4写作能力

2016-03-14 xredued04


(2)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用 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 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 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 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鲁迅先生在文中举了一个“穷青年”的例子,来论证国人的思想中“拿来主义”的几种表现,从反面说明“拿来主 义”在中国的现状。

②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增强说服力。引用论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 引的话的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论证方法多变,比较灵活。通常引用的句子后带有作者的解释,例如吴晗的《谈骨气》中用了 引用论证的方法:“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 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作者引用了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来论证总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是指在议论文中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解释论点。例如培根在《谈读书》中用自己对读书的见解来证明读书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 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 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 医。”作者在文中先从各个学科的角度来解释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对人的“才智…‘身体…‘智力”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又在自己的解释中体现出各个学科的特点。

④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例如苟子的《劝学》中用对比的方法来论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苟子在文中用“蚓”与“蟹”的对比来论证总论点“学不可以已”。

3.结尾

议论文的结尾是延伸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 一,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因此,精心设计结尾十分重要,切不能掉以轻心。议论文结尾方法可以采用总结全文和展望未来两种方式。

(1)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再现中心论点。在结尾常见字眼有“总之”、“总而言之”、“因此”等表示结束性的词语。如《因材施教》的结尾:“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最大的 优势,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需要教师善于发现长处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只有因材施教,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 快乐的长大成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展望未来

即用形象或哲理性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评议,警戒世人。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如文章《宽以待生》的结尾:“教师的胸怀应是 最博大的,因为心中承载着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博爱。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是化解矛盾的钥匙,但宽容也要讲原则。让我们少一分责 备,多一分宽容,用宽容的魅力照亮孩子幼小的心灵,成就他非凡的人生!”用质朴的语言阐述教师的职责,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给人以希望,使文章结尾优美生 动,发人省醒。

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1.准确:即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准确是对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

(2)造句通顺

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3)符合对象

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1 2 3 4 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