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xredued04
(2)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这种具有层次结构性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个人发展的编 码体系或结构体系(认知结构)而表现出来。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益,在教学当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编码 系统,以保证这些学习材料具有最大的概括性,使学生具有一种最佳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迁移。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 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第二,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第三,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教师只要能 促进和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这些内在动机。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因此,要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强化原则。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 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首先,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跨度应适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选择灵活的教学 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