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认知主义

2016-07-16 xredued04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 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 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 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 是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 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2)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和应用。

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3)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认知同化理论是指学生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种理论,也就是新 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同化的理论。先行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 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