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xredued04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 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 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 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 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 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 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 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 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 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 体”。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 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一反应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 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 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 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Et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 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 简单的知识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需要与 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 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