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幼儿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2015-09-03 xredued04


15.C【解析】学习类型又叫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虑、兴趣、态度等。
16.B【解析】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方面。场独立型的幼儿倾向于对事物进行独立判断;场依存型的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敏感性强。
17.A【解析】“学习类型”最初由美国约翰大学的邓恩夫妇提出。
18.D【解析】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
19.D【解析】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期状况、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状况、教育因素等)。兴趣爱好是主观因素。
20.C【解析】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如果不能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21.A【解析】资源利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2.C【解析】补偿模式是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23.A【解析】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24.B【解析】个别化教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评价一教学”的过程,即先了解、鉴定每个儿童的学习情况与特殊需要,然后为其提供适当而且必需的教学。
25.C【解析】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用的是档案袋评价,即为每个幼儿设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袋,根据其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个别化指导。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