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xredued04
2.【参考答案】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个体与同龄团体智商稳定的平均数相比较表现出的差异。
(2)智力类型差异: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与品质不同,智力表现形式也不同。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表现存在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3.【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
②孕期状况。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③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④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2)个体差异形成的主观因素
影响儿童的主观因素包含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全部心理活动。
①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②兴趣和爱好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③自我意识在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④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⑤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气质。
4.【参考答案】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适宜性教学法有以下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补偿模式: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3)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由于对幼儿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关注,它逐渐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应用,即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适宜的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