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婴幼儿的发展

2015-10-15 xredued04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最 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 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 展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要求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 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们仍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 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参考答案】
(1)从简单到复杂。①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齐备无缺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逐渐齐全的;②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是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暖昧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在整个幼儿阶段,一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并不明显,但到5~6岁时,幼儿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如能根据概念对事物进行一定的分类。
(3) 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的活动,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 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②从主动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早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 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3.【参考答案】
(1)从上至下(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出现的是眼的动作和嘴的动作。上肢动作发展早于下肢动作。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由近而远(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
(3)由粗到细(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粗大动作是指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即大肌肉群的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踢、走平衡等。精细动作是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
(4)从无意到有意(无有规律)。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无有规律”。
(5)由整体到局部(由整体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4.【参考答案】
1~3岁儿童处于幼儿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具体特征表现在:
(1)学会直立行走;
(2)开始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5.【参考答案】
(1)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其中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他还认为,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发展方向的原则;②相互交织的原则;③机能不对称的原则;④个体成熟的原则;
⑤自我调节的原则。
(2)教育启示:
①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②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③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起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
④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都具有个别差异性,性格上具有特殊性,不是别人的复制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可变性、可指引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 个体,具备可发展的潜能,有待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幼儿发展速度慢,有的幼儿发展速度快。
(2)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幼儿的不同之处,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不要过早地给幼儿贴上标签,限制幼儿的发展,抹杀幼儿的发展潜能,要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幼儿,针对幼儿的特殊性给予每个幼儿适宜的指导。
2.【参考答案】
(1)基尼的缺陷说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儿 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 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期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 成成人的心理。
(2)这是因为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 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会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了这 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困难。
3.【参考答案】
(1)我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具体说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②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
③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能力都能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还可以发展其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小薇所在幼儿园对小班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并不符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对于语言教育来说,整个幼儿期主要是发展儿童的口头言语能力,并 且培养其对书面言语的兴趣。让小班幼儿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识字,必然会减少其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琪琪所在幼儿园的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其父母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心。
4.【参考答案】
(1)对问题的认识:
幼儿的很多行为源于模仿,因此,两个幼儿用一只手拖住椅背或者把椅背夹在腋下,如果不及时进行组织教育,这种不安全的行为就会被其他幼儿模仿。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也是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幼儿出现这样的行为可能也与幼儿的家庭有关,因此,幼儿园要与家庭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2)对问题的解决:
①教师可以以自身的行为做示范,用两只手搬椅子,轻拿轻放,为幼儿做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
②设计“如果你是小椅子”的角色游戏,让儿童想象自己是小椅子,被人一只手拖拽会有什么感受。培养儿童爱护物品的观念。
③随机指导和提醒,帮助幼儿矫正行为。
④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