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2015-10-15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了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是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B【解析】情绪和情感都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3.B【解析】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就会很快消失。同时,情绪有较为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即情感不为情境所左右,稳定而持久。
4.D【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5.C【解析】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形式。
6.B【解析】心境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
7.C【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获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和沮丧、失去至亲后的极度悲伤等,都是激情状态。
8.D【解析】本题考查了应激的概念。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9.A【解析】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从社会内容角度,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激情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10.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又进一步推动认识深入和发展。
11.C【解析】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12.B【解析】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功能。
13.C【解析】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14.C【解析】活动、交往是幼儿期最主要的需要形式,是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束缚孩子的活动、交往,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产生,甚至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
15.A【解析】原始情绪反应是指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这些都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它的特点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16.A【解析】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的,幼儿的哭主要表现为社会性情绪。
17.A【解析】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儿童的笑主要有以下类型: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和自发性的笑不同,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可以分为反射性的和社会性的两大类。
18.B【解析】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内源性的微笑,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睡眠中,困倦时也可能出现。
19.B【解析】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20.D【解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新生儿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即怕、怒、爱。
21.B【解析】华生认为,新生儿害怕以下两种事件:大声和失持。
22.C【解析】怒是由于限制新生儿运动引起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爱是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的。
23.C【解析】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兴奋),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24.B【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幼儿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0~1岁)、分化阶段(1~5岁)和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
25.C【解析】林传鼎认为,分化阶段的幼儿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26.C【解析】美国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27.B【解析】伊扎德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28.D【解析】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笑。其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
29.D【解析】社会性需要是指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30.C【解析】总的来说,在3岁前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5~6岁,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更加明显。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