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xredued04
7.【参考答案】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学前儿童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学前儿童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交往。大多数孩子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彼此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其他幼儿。
(5)易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
8.【参考答案】
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后天因素。成人在培养幼儿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定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2)指导学前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4)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5)培养坚强意志,鼓励勤奋努力。
(6)对能力异常的幼儿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7)成人应积极参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9.【参考答案】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同时,父母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心。
10.【参考答案】
(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11.【参考答案】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
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
12.【参考答案】
(1)幼儿的生理特征。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2)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些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这就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型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4)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
(5)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幼儿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