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xredued04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课程计划是对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3)教材是指供课程教学所用的资料,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狭义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答案】
课 程计划是对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了全面安排,是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不经上级批准不能任意改动。
3.【参考答案】
(1) 分科课程也被称为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 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2)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3)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4.【参考答案】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
5.【参考答案】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知识三大方面。
(1)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儿童因素)。
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用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制约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对课程的门类、程度、编排方式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学校课程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经济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门类,政治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造成课程内容上的差异。
(3)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文化和科学技术、学科知识是课程开发的知识来源,对课程的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科学技术和学科知识的进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种类、内容和结构;学科的特征和性质还决定着对学科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社会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制定和开发起着理论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