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出生后的第一年,身体的质量和身长的增加很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并渐趋稳定,到青春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加快,是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2.A【解析】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是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3.D【解析】不平衡性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B【解析】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期,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5.A【解析】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6.D【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情感探索阶段主要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7.C【解析】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为相互原则、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理解原则。
8.C【解析】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能力障碍。
9.A【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10.C【解析】中学生异性交往利大于弊,但应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注意交往的场所和方式,保持自然适度,同时要留有余地。
11.D【解析】12岁左右初中生心脏质量达到出生时的12倍,到15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12.D【解析】青少年生理上成熟的标志是性成熟。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男子开始出现梦遗,女子开始出现月经。
13.B【解析】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4.D【解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阶段性与连续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15.A【解析】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16.D【解析】青年初期学生刚刚开始形成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和美感有了深刻发展。逻辑思维由少年期的“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的思维过渡。
17.A【解析】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健康的性心理是指上述各方面既符合社会文化的道德规范,又有利于自己健康的心理状态。
18.C【解析】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又称为社交,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也被称为“人际交往”。
19.C【解析】交往能力障碍限制了中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关系的理解。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交往经验,不会应付变化,有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固定的行动程序,这些都阻碍了他们的日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