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章节习题:中学生人格发展

2015-10-20 xredued04


9.【参考答案】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10.【参考答案】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中学生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与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便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11.【参考答案】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
(2)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人格特质。奥尔波特认为个人所具有的个人特质并不是对一个人的人格起相同的影响和作用的。
12.【参考答案】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3.【参考答案】
艾森克强调人格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即内倾一外倾、神经质、精神质组成。
(1)内倾一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典型的外倾者表现为外向、开朗、冲动和不可抑制,有许多社会联系和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内倾的人则是“安静的、不与人交往的、内诲的,他们喜欢书籍胜于喜欢他人,他们是保守的,除少数知音外,几乎让人敬而远之”。
(2)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艾森克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性(神经质)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
(3)精神质。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认为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它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并非暗指精神病。
14.【参考答案】
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其特点是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其特点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
15.【参考答案】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