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章节习题:中学德育原理

2015-10-20 xredued04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 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 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材料中的教师“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 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表明该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2)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管理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同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正面教育,多表扬、激励。
(3)教师只有遵循这些德育原则,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挽救了一个后进生。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时,能够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正是坚持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 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陈老师运用了这一原则,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赖,还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要求。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能从学生的愿望入手,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符合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4)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 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发展。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参考答案】
(1)① 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起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说明该老师有意识 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
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