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章节习题:中学德育原理

2015-10-20 xredued04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其他各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并为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从而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2.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B【解析】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4.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5.A【解析】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6.A【解析】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
7.C【解析】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或热爱态度。国际主义教育主要指国际理解教育与世界和平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内容。
8.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9.C【解析】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品质;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10.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它包括:认识人生、规划人生,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1.C【解析】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
12.A【解析】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合称“三生教育”。
13.C【解析】生活教育来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14.C【解析】安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德育形式。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15.A【解析】升学指导包括思想指导、复习指导和心理指导。就业具体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
16.B【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7.C【解析】德育过程是由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18.A【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9.D【解析】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
20.A【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21.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对其进行的提高过程不一定要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最后达到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22.C【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23.B【解析】从思想品德产生的根源上说,活动与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4.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25.D【解析】德育活动寓于多种活动之中,表明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26.D【解析】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27.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28.A【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29.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这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30.D【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既注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又注重培养行为习惯,符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31.D【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32.C【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33.D【解析】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4.A【解析】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