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xredued04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1.让全班学生迅速静下心来学习。
2.坚持要求全班学生予以充分的配合。
3.对教室内发生的一切保持警觉。
4,有清晰明确的对策应付紧急情况。
5.教师对同学的注意力要一视同仁。
6.不要将学生之间作比较。
7.遵守诺言,付诸行动。
8.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活动。
9.尽量把课堂常规事务全权交给学生。
10.顺利结束课程。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及其类型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课堂纪 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 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
2.消极的课堂气氛
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
3.对抗的课堂气氛
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因此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而维持秩序。
(二)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