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六:有效的课堂管理

2016-07-15 xredued04


③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当问题行为严重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对学生严厉惩处,而很少引咎自责,这更会加剧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问题行为变本加厉。此外,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当,营造过于强烈的竞争氛围,也会引起不同的问题行为。

(3)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①家庭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

②大众媒体。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大众媒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堂上。

③课堂内部环境。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必须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或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较好的学业成就也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在班集体和家庭中的地位,改善其人际关系,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引进新知识、新内容时,要交代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是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他们具备进行新的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包括学生将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得帮助以及完成课堂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指定时间完成时该怎么办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信息。指导除言语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写黑板字、放投影或用纸写指导语等多种形式。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教学秩序会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师与学生情绪平静、思维活跃,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而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首先就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良好的课堂情境结构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