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六:有效的课堂管理

2016-07-15 xredued04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教师根据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在学生中选择具有说服力的优秀典型,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使其他学生明确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追求的发展目标。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友善是课堂气氛的基础与反映。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发生分歧或者矛盾时,教师需要正视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尤其是在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高姿态,主动承担责任,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一)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1.课堂纪律的含义、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2.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途径,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2)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是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集体促成 的纪律主要有两类:一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二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的纪律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 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教师要很好的运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当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他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