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命题:1.1教育的发展

2016-07-16 xredued04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 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称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一些西方学者所提倡 的非正式、非正规化的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④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 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前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制度化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并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l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 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来说,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 程,正是教育“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 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 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 要因素。制度化教育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方面,甚至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制度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制度化教育对于经济发展 的贡献,对于政治、文化乃至个人发展的影响,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一些西方学者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岽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

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离开了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非制度化教育相对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