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密卷(十)

2015-06-06 xredued04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1.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想象的类型。
23.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上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4.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的要点有哪些?
25.幼儿园活动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26.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27.试述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8.试分析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29.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过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材料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0.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谈话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三个方面,其活动名称(即话题)自定。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选择意向的。故选B。
2.C【解析】幼儿中期,已经能够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稳定突出的主要特征,并进行概括,这时对事物的概括已经不是直观的概括,而是对头脑中存在的表象的概括。故选C。
3.A【解析】朱曼殊等的研究(1986)表明,幼儿对“我”的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故选A。
4.C【解析】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人与人交往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态度体验。幼儿最初只有情绪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了高级情感,其基本形式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C项责任感是道德感的一种,不属于基本的高级情感。故选C。
5.C【解析】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3~6岁。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系统,包含三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的结构,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故选C。
6.C【解析】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移情。其中日常生活环境里的家庭影响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故选C。
7.B【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在转折期容易出现“危机”,但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故选B。
8.D【解析】变量的控制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①消除法,就是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也就是不让无关变量参与实验过程;②恒定法,对一些无法排除的,但可以由实验者控制的无关变量,可以使这些变量在实验中保持恒定不变。③平衡法,就是指在实验组和控制组,或者在几个不同的实验组内,这些无关变量保持基本相同的状态,使它们在不同的组内对实验变量影响的基本一致,从而不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④统计控制,当上述方法不能运用时,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做一些处理,以削弱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D。
9.A【解析】恐惧是儿童面对各种环境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父母和孩子的分离,吓唬孩子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独自关在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进行惩罚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可能患上恐惧症,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儿童对某些事物产生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幼儿在恐惧状态下,常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或断续、呼吸短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等,这种生理功能的紊乱会影响机体的健康状况;恐惧还可使幼儿知觉、记忆和思维发生障碍,行为失调,失去对情景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成人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生动形象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禁止用吓唬、威胁的方法。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