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xredued04
61.A【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
62.C【解析】从发展过程看,语词概括发展得较晚。
63.B 【解析】观察学习是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学习,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波波玩偶实验;语言理解学习是幼儿在成年人的讲解和指导下对态度和行为的学习;交 往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获得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尝试错误性质的操作,可能出现“顿悟”,该幼儿是在进行操作学习。
64.C【解析】进入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因此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65.B【解析】自我中心言语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说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冬冬边玩边说话,属于自我中心言语。
66.D【解析】5~6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
67.C【解析】3岁前的儿童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对话言语和不连贯言语。
68.B【解析】2~4岁是幼儿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时期。
69.B【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70.B【解析】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独立性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在他们和同伴或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独立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识经验等,才促进了独白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71.B【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
72.D【解析】在幼儿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中,没有言语触觉调节一说。
73.D【解析】问题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之一,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问题言语一般到幼儿中期才产生,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74.A【解析】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的,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75.B【解析】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表现形式。
76.A【解析】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77.D【解析】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的形成提供可能性,后期的环境因素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78.B【解析】幼儿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千万不要说反话,要坚持正面教育。幼儿对语言中的转义、喻义和反义现象也比较难理解。
79.B【解析】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游戏言语、问题言语。游戏言语特点: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特点:较简单零碎,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当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80.D【解析】在幼儿的词汇中,掌握虚词(如因果连词)往往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