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xredued04
31.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32.B【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33.B【解析】西邻五子各有不同,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4.A【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墨子的观点正是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35.B【解析】考查讲授法的含义。
36.C【解析】讲授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
37.B【解释】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38.B【解析】题干阐述的是谈话法的含义。
39.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给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李老师正是应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40.D【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演示法的概念。
41.A【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2.D【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43.D【解析】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王老师正是应用了生物实验的方法。
44.B【解析】发现法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45.C【解析】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应用范围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识不能通过此法来掌握。
46.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47.A【解析】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48.B【解析】我国古代的私塾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
49.C【解析】就教学管理来看,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入学、毕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制度化。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50.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