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xredued04
3.【参考答案】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儿童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地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4.【参考答案】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从根据外部行为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即使自己不如别人,也往往说自己好。
(3)从笼统的评价到细致的评价。幼儿的评价不具体、不细致、不深刻,这与幼儿认识水平低有关。
(4)从片面性的评价到较全面性的评价。
(5)从过高评价自己到谦虚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有的幼儿还表现出谦虚。
上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变化趋势表明了幼儿自我意识水平和个性品质的提高。
5.【参考答案】
(1)幼儿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儿童身上,早期的气质特征会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2)幼儿气质具有一定可变性。幼儿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
(3)幼儿气质具有个体差异。婴儿出生后就表现出气质的个体差异。到幼儿期,儿童已经比较明显地出现不同的气质类型。
(4)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
父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幼儿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
6.【参考答案】
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幼儿,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发扬其气质中的长处,培养良好性格,同时,防止不良品质的产生。
(1)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2)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3)对黏液质的孩子: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4)对抑郁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7.【参考答案】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学前儿童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学前儿童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交往。大多数孩子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彼此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其他幼儿。
(5)易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