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2015-09-03 xredued04


8.【参考答案】
幼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后天因素。成人在培养幼儿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定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2)指导学前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4)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5)培养坚强意志,鼓励勤奋努力。
(6)对能力异常的幼儿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7)成人应积极参与幼儿能力的培养。
9.【参考答案】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同时,父母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心。
10.【参考答案】
(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11.【参考答案】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
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
12.【参考答案】
(1)幼儿的生理特征。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2)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些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这就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型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4)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
(5)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幼儿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东东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识的发展。东东在经过说服后,明白了道理,这是他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2)自我评价的发展。东东没有得到小红花,则不肯回家。后来每天都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当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时,东东高兴极了,表明他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
(3)自我调节的发展。东东从第二天起,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力求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周围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