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幼儿的认知发展

2015-09-03 xredued04


26.C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27.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活动上。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
28.B【解析】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29.A【解析】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形象并非单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声音也是一种形象,对它的记忆便是一种形象记忆。
30.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31.C【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2.C【解析】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再次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33.A【解析】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34.B【解析】幼儿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35.D【解析】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36.B【解析】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37.B【解析】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指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
38.A【解析】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39.A【解析】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40.B【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41.C【解析】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42.C【解析】幼儿的再造想象可以从内容上分为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和拟人化想象。题干中幼儿的想象表达了他的愿望,属于愿望性想象。
43.B【解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按想象的创新程度和形成过程进行划分的。幼儿期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
44.C【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45.B【解析】2~3岁是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幼儿想象的过程进行缓慢,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和感知动作的辅助。
46.D【解析】5~6岁的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47.A【解析】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48.A【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
49.C【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0.C【解析】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51.B【解析】题干中的想象表明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是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52.A【解析】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之一是: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53.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54.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55.B【解析】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56.A【解析】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57.C【解析】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经能对存在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概括。
58.D【解析】思维是对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比感觉、知觉、记忆更高级。
59.B【解析】幼儿对一日概念的认识不如对一日内时间顺序的认识深。
60.A【解析】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61.A【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
62.C【解析】从发展过程看,语词概括发展得较晚。
63.B 【解析】观察学习是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学习,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波波玩偶实验;语言理解学习是幼儿在成年人的讲解和指导下对态度和行为的学习;交 往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获得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尝试错误性质的操作,可能出现“顿悟”,该幼儿是在进行操作学习。
64.C【解析】进入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因此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