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保教知识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章节习题:幼儿的认知发展

2015-09-03 xredued04


65.B【解析】自我中心言语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说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冬冬边玩边说话,属于自我中心言语。
66.D【解析】5~6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
67.C【解析】3岁前的儿童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对话言语和不连贯言语。
68.B【解析】2~4岁是幼儿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时期。
69.B【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70.B【解析】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独立性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在他们和同伴或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独立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识经验等,才促进了独白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71.B【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
72.D【解析】在幼儿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中,没有言语触觉调节一说。
73.D【解析】问题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之一,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问题言语一般到幼儿中期才产生,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74.A【解析】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的,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75.B【解析】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表现形式。
76.A【解析】在幼儿词汇使用中,以名词为最早,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77.D【解析】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的形成提供可能性,后期的环境因素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78.B【解析】幼儿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千万不要说反话,要坚持正面教育。幼儿对语言中的转义、喻义和反义现象也比较难理解。
79.B【解析】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游戏言语、问题言语。游戏言语特点: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特点:较简单零碎,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当找到解决问题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80.D【解析】在幼儿的词汇中,掌握虚词(如因果连词)往往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1)目的性增强;(2)持续性延长;(3)精确性增加(细致性增加);(4)逻辑性增强(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2.【参考答案】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其中,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主要有如下两类: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引起和保持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式主要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合理地组织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